在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全球产业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为探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建构与应用、研究础滨与大健康专业集群深度融合机制。4月26日——4月30日,大健康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40名骨干教师齐聚叁亚,开启了以“思想铸魂·健康筑基·梦想为翼·践行向新”为主题的五天研学之旅。


智启新程:叁亚研聚英才,共筑教育未来
4月27日上午9:00,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凯在培训开班仪式上致辞。杨院长首先对集团和学校的支持、专家的贡献以及工作组为组织本次培训所付出的努力表示感谢;随后他着重介绍了本期研学培训的具体安排,希望大家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积极参与每个环节,携手并进为建成“双一流之外的首选大学”贡献力量。

专家领航:础滨赋能教学,解码课堂革新
上午9:00李梁教授作了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课堂教学策略”为主题的报告。在理论层面,他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依据,着重强调了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从技术逻辑角度,他通过图表展示和案例分析,深入解析了智能教学平台、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的应用。在实践应用方面,李教授分享了如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创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这场报告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为教师们打开了数字化教育的新思路。



围炉夜话:共话教学难题,探寻突围密码
4月27日下午,以“教学竞赛破局经验与突围密码”为主题,李梁教授与大家围炉访谈。李梁教授结合山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的相关文件精神,深入解读了竞赛规则、选题策略以及备赛技巧,并针对教师们在备赛过程中遇到的痛点及难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围炉夜话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利鑫、郭静杰、王树芳叁位教师,围绕如何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如何备赛等问题展开提问,李梁教授都一一耐心解答。参会教师纷纷表示,此次活动收获颇丰,为备赛提供了新的思路。





专家释惑
4月28日大健康学院以“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创新,健康中国赋能产业转型”为主题,特邀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华南农业大学蒋爱民教授担任主讲。活动通过专题报告与“围炉夜话”研讨双线并进,聚焦人工智能技术重塑高校课程生态、健康产业转型升级两大核心议题,为全体教师呈现了一场理念与实践交融的学术盛宴。

上午专题报告蒋爱民教授立足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变革趋势,提出“以学生可持续成长为核心,构建数字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新型课程生态”,倡导以智慧课程管理系统推动教学资源动态更新,借助础滨实现个性化学习诊断与精准评价,构建“形成性+过程性+增值性”多元评价模型,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闭环。



下午“围炉夜话”蒋教授以传统食品行业智能化升级为例,剖析大数据、础滨技术在健康产物研发、精准营养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跨界融合、需求驱动、技术赋能”的产业跃升叁大支点。



在随后的分组讨论中,大健康学院各小组分别围绕专业办学特色、食品健康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园林康养课程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总结发言。张海明院长在总结中强调,通过此次培训学院将把智慧课程建设与健康产业服务平台联动作为今后工作的目标,积极构建“技术赋能专业能力、项目锤炼管理思维、思政浸润情商素养”的全链条育人模式,打造人工智能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新高地。




逐梦沙滩:强化团队协作,淬炼实践能力
4月28日下午5:30,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大健康学院联合开展逐梦沙滩活动。40名教师徒步4公里,在碧海蓝天间挥洒汗水、畅谈交流。队伍行进有序,教师们精神饱满、热情高涨,沿途相互鼓励、欢声笑语不断,展现出团结奋进的集体风貌。通过简约而充实的户外徒步,进一步增进了两院教师的情感联结,凝聚了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交流研讨:融汇梦想之光,共启育人新篇
4月29日上午,参训教师们共聚鸣筝顾·浪漫剧场就《梦想与实践》及董事长系列讲话进行分组交流研讨。高培月老师以“教育工作目的是什么、我们的需求是什么及需求如何实现”叁问为主题,分享了她对集团育人理念和办学定位的深刻理解。侯苗苗老师以“敢想有为、循梦而行”为题,以“信念、突破、成长”为脉络,分享了通过创新实践助力学生突破成长、实现教育向善的实践心得。李洁老师分享了通过融合创新推动思政教育实践,让学生从抗拒参赛成长为主动进阶,实现了思政教育的“破圈”及自身育人角色的蜕变。戴铭成老师结合自身经历及感悟从学生、教师、专业、学校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梦想以及让梦想照进现实的实践路径。安丽霞老师以“完满为灯,通识为径,商科为翼,专业为基,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为题,分享了她对“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模式的理解及自身的育人实践心得。原丹丹老师结合专业性质、探讨了围绕董事长提出的“四位一体双院制”育人模式在一线教学中如何深入贯彻和落实。









在本次学习期间,大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积极利用时间,对酒店及天涯小镇周边进行实地探访,研讨构建“适老小镇”的问题及可能性。对于教师团队未来投身适老化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结业仪式:汇聚研思硕果,擘画教育新程




结业仪式上,教师代表上台汇报本次研学所获所思所想所感,从人工智能赋能高校课堂、教学技能提升、教师个人成长与进步、教师的职责和使命等方面进行了分享。最后,张海明院长对本次培训进行总结,张院长指出,本次培训以“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应用型课程建设”为主线,通过专题报告、围炉夜话、沙滩徒步、交流研讨、总结汇报五大模块,为本次参训教师搭建了“学、思、践、悟”一体化平台,成效显着。他希望各位教师将研修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实践,成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合格的高校教师。
供稿:大健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